查看原文
其他

紧急通知!这些学校将全面复课!请家长做好以下准备……

教育编辑部 教育 2023-06-12


什么时候开学?
 
疫情防控放开了,很多家长也开始在后台留言:
 
在家上了很久网课的孩子,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学校学习?
 
 
消息来了,全国多地发布复课通知!
 
广州市教育局通知:自12月12日起,高二、高三年级学生以自愿为原则返校开展线下教学,对由于各种原因选择线上学习的学生可同步开展线上教学;其他学段、年级,将根据疫情形势综合研判,适时恢复线下教学
 
据重庆市教委:重庆市中心城区高三、初三年级于12月12日前恢复线下教学,中小学其他年级于12月19日前恢复线下教学。
 
沈阳市教育局通知:12月12日起,高三、初三年级,小学五、六年级恢复线下教学。12月13日起,高一、高二年级,初一、初二年级,小学三、四年级恢复线下教学。12月14日起,小学一、二年级恢复线下教学。
 
……
 
除此之外,河南(郑州、新乡、商丘、信阳)、河北石家庄、宁夏银川、新疆(乌鲁木齐、伊宁)、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安徽淮北、山东博兴、辽宁(大连、鞍山)、陕西商洛、广东中山、云南昆明、湖南长沙、天津……等多地启动恢复线下教学,分批有序、错时、错峰组织学生返校复课
 
 
这是放开后的第一次复课。
 
遵循自愿原则,学校一般会给到家长相关意见书,确定学生返校与否。
 
不能返校的学生,可以选择线上的方式同步开展学习。
 
而通知一出,家长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。
 
有家长忧心忡忡:
 
“网课虽然有诸多麻烦,但是健康是前提,还是想尽办法推后感染吧。”
 
“这才刚放开,感染率又这么高,加上是冬天,孩子抵抗力弱,本来就容易感冒生病,还是继续线上学习比较稳妥。”
 
 
有家长支持复课,前提是学校要加强防护:
 
“我选择让孩子面对困难,迟早要面对的,逃避不是办法,告诉孩子做好防护就好。”
 
“可以复课,但是建议封闭教学,不进不出是最安全的。”
 
 
有家长认为“应复尽复”:
 
“这一年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网课也没学到个啥,还是抓紧复课吧,在家天天玩手机调皮捣蛋也不是个办法。”
 
  
有人在网上做了相关数据调查,从结果来看,大部分家长的真实态度还是希望明年再复课。
 
 
不管是线下复课还是线上网课,家长们都有着各自的考虑。
 
但是比起线上网课,放开后的线下复课,变数更多一些,家长的担忧也明显更深一些。


首先迎面而来的,就是复课带来的新问题:
 
孩子复课后,如何做好从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全过程的防护?
 
如果孩子在学校感染了,算谁的?
 
孩子万一出什么事了,学校怎么处理
 
封闭上课如果有阳,岂不是会出现聚集性感染?
 
阳了回家,没阳的是不是继续上课?有没有准备好相应的防感染方案?
 
一个孩子,对应的就是一个家庭,这是不是可能扩大感染范围?
 
……

这次是全国部分地区启动恢复线下复课,可以看成是放开后的一个“试水”。
 
大致路线可能是这批先复课的学生,如果在一两周内没有出现大问题,后面会循序渐进开放多年级学生错峰复课。
 
但是,有的地方刚复课就已经出现“问题”了。
 
近日,长沙市湘江新区一中学紧急通知:全校停课,师生提前回家,再度改为线上教学。
 
原因是在8日全员核酸中,出现一管混检异常。据说,这已经是一周内第二次发生这样的情况了。
 
对此有家长表示:难搞啊!好不容易盼来的开学,因为有学生感染,又要继续居家上网课了。
 
 
确实两难。
 
学校不敢冒着大范围感染的风险,让学生继续上课,家长也担心孩子被周围的同学感染。
 
学习重要,还是学生的生命健康重要?
 
在这个问题上,相信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后者。
 
毕竟孩子在学校不可能时时刻刻戴着口罩,课桌间距离得比较近,平时吃饭、喝水都有感染的风险。
 
前两天,北京一女子教科书式防疫去上班,做了各种功课和防疫准备,全副武装、消毒、确保全程零接触。
 
结果防不胜防,第二天还是感染了。
 
也就是说,孩子在学校,又是聚集性上课,哪怕做好个人防护,也有很大可能中招。
 
 
复课不是那么简单,它直面的是更高概率的感染风险。
 
或许会有人说,它就是大号感冒,就算感染了,也不用太担心;
 
还有专家说,到最后80%-90%的人都会感染一遍;
 
 
甚至有人开始鼓吹“早阳早自由”、“早阳早康复”。
 
 
但是很多父母想的是,自己阳了不要紧,抗一抗就过去了,怕就怕在家里抵抗力弱的孩子,经不起这么折腾啊。
 
孩子的事情,每一件都是大事。
 
虽然病毒不可怕,但不得永远是最好的。
 
尤其新冠对于个体差异明显,大部分人一周内就会康复,但也有小部分反映它完全不像重感冒那么一回事。这种情况下,谁也不敢拿孩子的健康冒险。
 
上周,广州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在防疫发布会上提到:
 
“我们坚持,最大的确定性应该给孩子,最小的风险应该给孩子,最优的防护应该给孩子”。
 
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声。
 
新冠就在那里,它可能不会消失,我们迟早要面对。
 
复课也是大势所趋,不管是老师、家长和学生,都需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。
 
但是,对于刚放开心里还有些没底的家长和孩子来说,还需要多一些时间来缓冲。


从通知来看,这次提前复课的大多是初三、高三学生。
 
他们身上有更紧迫的中、高考任务,需要加快学习步伐,弥补落下的功课,着急复课、准备考试,这可以理解。
 
相对来说,其他年级不是那么迫在眉睫。
 
加上临近期末和春节,大部分学校在2023年1月上旬就会陆续放寒假。
 
因此虽然复课在即,很多家长还是希望暂且先度过这个冬天,等来年开春变数少一点,再抓紧上课学习也不迟。
 
毕竟除了担心孩子的学习,健康也是父母们关心的焦点。
 
不管是复课还是居家,我们都应该尽量争取不阳、晚阳、少阳。
 
相应的,在全面开放、疫情传染率飙升、药物哄抢、发热门诊爆满的情况下,父母们在防疫方面,也要教会孩子作出调整。
 
1、对于已经复课的孩子:
 
如果住宿在学校,采取封闭教学,一定要佩戴好口罩避免飞沫感染,每天测量体温,多喝水、勤洗手,少用手触碰眼鼻口。
 
做好酒精消毒,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触他人和公共物品,比如教室里的桌椅、门把手、水龙头、电梯按钮等,避免集中就餐,不要和他人共用日常用品。
 
如果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,最好采用步行、自行车、电动车、或私家车等方式上下学,避免采用公共交通,增加感染风险。途中全程做好个人防护,减少社会面接触。
 
回家后最好全身消杀再进屋,避免学校病毒带进家里,感染父母或家中老人。
 
2、对于居家上课的孩子:
 
课余请减少外出和聚集,尽量少点外卖,避免和感染高风险人群接触,平时在家吃饭,也尽量使用公筷就餐。
 
同时,要警惕大人上下班感染风险,避免大人感染孩子。
 
3、避免因不当防疫措施带来的其他危险。
 
现在放开了,很多人看到周围、网络上大面积的感染,看到比发烧咳嗽更严重的症状,可能会感觉自己要被阳包围了。
 
从而压力山大,心理恐慌加剧,甚至有人因此寝食难安。
 
有人囤了常用药,等着阳。
 
 
有的孩子发烧感冒,家长吓得以为得了新冠,各种着急、惊慌失措。
 
这还不要紧,要命的是过度用药、不当用药!
 
有人盲目吃药,导致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、衰竭!
 
 
还有孩子,因为混吃禁忌药,导致死亡!
 
 
有句话说,是药三分毒。
 
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一样,千万不要乱吃。
 
大家现在家里可能多多少少都备了一些常用药,请谨慎服药,尤其是处方药,一定要谨遵医嘱。
 

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,不要跟风盲从小道消息、偏方,避免混用、滥用、过量用药造成身体损害。


上下滑动查看全部


错误的认知,可能导致比得新冠更可怕的结果。
 
对疾病的过度恐慌,带来的胡乱、不正确的治疗,可能会给自己、给家人增加不必要的伤害和危险。
 
同时,不要过度囤药,避免真正需要的人买不到,没病的家里药一堆。
 
现在有一些人通过修改软件定位,来抢购周边城市或县城地区的药物,这样的行为对整个市场环境非常不友好,而且还可能导致真正需要药物的老人、孩子、抵抗力弱的普通人买不到药。
 
 
家里备好常用药、儿童感冒药即可。

分清楚感冒和新冠的区别,避免过度就医、过度用药。
 
大部分人无法准确判断感冒和新冠,易造成误判,最终结果还是要依靠抗原和核酸进行判定

4、抓紧带孩子接种疫苗。
 
日前钟南山在接受专访时建议:

从学校和孩子个人防护来说,要充分鼓励孩子接受全程疫苗接种,这是最核心的问题。
 
 
面临复课,加上临近春节,届时一定会面临大量人群迁移,及时接受疫苗对防止大规模传播有很大的作用。
 
现在还没有打疫苗的,请家长及时带孩子接种,力求把个人防护做好、做全,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
 
现在国家放开了,出现了一股躺平之风:
 
没阳的人,觉得反正迟早会感染,又不严重,干脆摆烂好了。
 
阳了的人,就更加不慌了。
 
 
这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看轻,更是他人的极不负责。
 
前两天病毒学专家陈朗呼吁:不能因为迟早要感染就放弃个人防护。
 
目前虽然大部分没有明显后遗症,但是在未知的病毒面前,我们多一份防护,就多一份保障。
 
不光是避免感染,也要避免重复感染,避免长新冠引发的一系列未知隐患。
 
 
其中还提到:目前临床上和家庭自备的药,基本上都是对症降温、止咳或者镇痛的药物,它们的作用都不是直接抗病毒,只是让我们舒服一点、症状轻一点,最终消灭病毒靠的是我们的抵抗力。
 
因此,除了做好个人防护,全家加强自身锻炼,也是重中之重。
 
不要因为好像有很多人都阳过了,就开始松懈自我防护。
 
无论什么时候,都要好好生活,好好保护自己。
 
钟南山表示,预计明年3月份会进入一个平稳阶段。
 
请大家坚持到最后,挺过这个感染高峰期,熬过这个冬天,春天终会到来!


*作者:教育编辑部落落。来源:教育致力于为0~15岁儿童打造前沿、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,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、跟进教育部政策,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。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,转载请联系微信号(ID:judushu)授权。
*注: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。

荐语:致力于提供家庭教育、轻松育儿的方法和建议,让你的孩子成为其他妈妈口中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